刚踏出大学校园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会要远离家乡。
秋叶PPT的营销总监老秦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你想要什么,就拿你有的去交换。”出生于普通家庭的我,在父母的关爱中一同度过了青春懵懂的成长历程。如今长大了,我也想如父亲一般通过勤劳和努力,让家里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一起支撑和实现家人们的梦想。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怀揣这一份信念,我决定走出温室,迎接风雨洗礼,奋力打拼,欣然踏上了奔赴项目的征途。然而家庭和工作犹如左膀右臂,二者缺一不可。于是,如何调整自己在外地工作的心态,如何填补只身在外的空虚感,成为了我当下首要处理的问题。
拥抱孤独,用孤独打磨青涩的棱角。
大多数情况下,人不只是因为孤独感本身而痛苦,更多的是因为对孤独感的抗拒和逃避引起的焦虑与恐惧所带来的痛苦。告别家庭的温室,独自在外打拼的人焦虑更重,恐惧更甚。倘若越是想摆脱孤独感,人则会越焦虑,也就越是无法正视和面对这一份孤独感,越是无法面对,焦虑就愈发强烈,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随之,这份焦虑会将个人的工作激情消磨殆尽,对人际关系的维系过于依赖甚至泛滥,容易迷失自我。
其实,在当下这一刻,我们不必因为身处背井离乡的孤独环境而迫切而焦虑。停下来,什么都不要做,不必试图从外界得到点什么。最根本的给予,是来自自我的完善和充实。
在工作之余,开始学习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技能、手艺或者知识。人的任何情绪和感受都是带着主观色彩的,当自己对一项事物发自内心感兴趣的时候,更容易投入到感兴趣的学习领域中,而且往往带有非常高的注意力和集中度。我个人喜欢夜跑,喜欢一个人戴着耳机听着音乐,在夜色中慢跑。这样既能分散我的注意力,又能放松身心,锻炼身体,发自内心地感受充实,一举两得。
拥抱孤独,将思念转化为力量
正视自己的孤独,走出孤独,学会倾听,学会被倾听。儿行万里,牵挂在心。不管走得有多远,家人总是会彼此时刻挂念着的。独自在外的我们,承受着陌生环境的适应压力,而家人,也在同时承受着对我们时刻牵挂的精神压力。然而,这份压力,在双方保持通话中可以得到释放和转化,成为支撑彼此面对风浪、披荆斩棘的力量支柱。
如今信息通信科技迅猛发展,电话、QQ、微信等等多种通信平台成了身处异地的我们与家里人来维系浓浓亲情的重要工具。即便相隔千山万水,打开语音通话、视频聊天,音容笑貌却能通过移动通讯随时展现眼前。
每当想家的时候,我就给家里人拨通电话,敞开心扉,谈天论地。问问家里的情况,父母的健康和工作状况,给父母说说最近自己这边的状况,包括工作,学习,娱乐等,让父母不要担心自己。家庭和睦,工作在外的人儿就有了最可靠的后方,就能精力充沛,全力以赴,一往无前。
人生实则是孤独的战场。我渐渐走到孤独的对面,正视孤独,认真地、充实地过好每一天。我坚信,拥抱孤独的男孩儿,运气绝对不会太差。
|